欢迎访问深圳市循环经济平台,您是平台第 15797993 位访客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新闻

黑臭水体整治光荣榜 | 深圳福田河、广州双岗涌、广州车陂涌

发布时间:2018-06-15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网 作者:
“河水清了,闻不到臭味了”“鱼游回来了,鸟儿也飞来了”,福田河的变化得到了不少市民的频频点赞。这条位于深圳市福田区中心的河流,周边人口稠密,是深圳市民主要的休闲游览场所之一,然而在过去这条河的黑臭水体长度曾一度达到2.13km,许多市民并不愿意在这儿附近休闲散步。

福田河笋岗西西路至北环(治理前)

福田区政府为给市民打造一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休闲场所,迅速展开治理工作,整治排水口,维护和完善福田河泵站及水闸委,并委托市水务集团长期运营管养,提高片区的污水收集率,保证水务设施的正常运行。以河长制为抓手,利用河务通、广东智慧河长等信息化工作手段,安排街道、社区巡查员加强河道排放口的巡查,强化执法监管,严格管控沿河点、面污染源,加大涉水涉河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及时整改错接误排的污染源。

福田河溢流箱涵墙身模板安装

与其他黑臭水体治理不同的是,福田河是联系南部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和北部梅林山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绿色生态纽带,福田区的水质提升工程主要采用的是微纳米曝气技术和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实施黑臭段原位生态修复,从底层开始构建完整、良性的生态系统,在提升水质的同时增强福田河本身的自净能力。

福田河笋岗西西路至北环(治理后)

近半年来,通过水质监测监测数据显示,福田河水质均达标。在2017年8月住建部暗访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福田河的公众满意度达到100%。这样水清鱼游的环境,为沿河的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亲水休闲新去处,也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身边环境质量的提升。
 
 
广州市黄埔区双岗涌:强化科学系统谋划 从根源上推进治水
 
 
驻广东省广州、东莞督查组
 
广州市黄埔区双岗涌位于双岗村和沙浦村附近,全长2.29千米,集水面积为4.6平方千米,其中,黑臭水体全长1.116千米。
 
整治前,双岗涌流域河涌周边房屋密集,城中村片区支管和截污主管不完善,排水系统混乱,部分地方雨水及污水管错接漏接严重,污水管堵塞;小散乱企业多,污水直排河涌;根据2017年初水质监测数据显示,双岗涌氨氮浓度为15.5mg/L,属于重度黑臭水体。
 
在完成污染源全面摸查的基础上,黄埔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营造宜业宜居环境为目标,以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全力推进截污管网及配套截污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城中村截污纳管工程。
 
(一)共建共治共享,全民推进河涌违建专项整治。
 
双岗涌下游沿岸都是80年代建设的各类建筑物,侵占河道问题严重。红山街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与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充分调动社区力量,共拆除河涌两岸历史违法建筑物1.5万多平方米,将双岗涌水闸旁约6千平方米历史建筑物彻底清拆复绿,河岸沿线其余部分拆出6米通道,砌上围墙建设人行绿道,彻底消除侵占河道隐患,拆除有证居民住宅6栋共3400平方米,无偿提供集体土地6400平方米用于拓宽河道。经过一系列整治,两岸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叫好。
 
(二)水清岸绿景美,全力实施河涌工程治理。
 
广州市黄埔区投资2.8亿元,对双岗涌河涌两岸及周边区域进行截污、堤岸整治、景观升级等综合治理。两岸新建截污管网约10380米,污水提升泵站1座。在河涌左岸砌筑直立式挡墙约300米,右岸砌筑放缓坡型式约250米及分段增设二级亲水平台约250米等,总整治长度1.7千米,拓宽河道,将防洪排涝能力提升至2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修建青石栏杆,改建具有水乡特色的景观桥梁及栈道,恢复岭南水乡的河涌风貌。种植水杉、梭鱼草等水生植物,修建亲水平台,构建人水共融休闲环境。同时通过调水补水、水质净化、加快流域内水体交换循环,进一步提升水质。
 
(三)控源清淤修复,着力河涌周边小微水体治理。
 
广州市黄埔区采用“先控源截污,再清淤疏浚,后生态修复”的建设模式,投资约1950万元,对双岗村3个水塘进行整治,整治面积约13793平方米。
 
一是利用现状水塘地处村落低洼和收集雨污水的独特条件,通过截污管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至截污管网,铺设DN500污水管网约2080米,确保鱼塘周边生活污水不直排鱼塘(河涌),污染水体。
 
二是开展清淤工程,清除鱼塘黑臭底泥,提高鱼塘防洪、调蓄、排涝等能力。
 
三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利用食藻虫、沉水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实现水体生态修复,解决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抵御外源污染,构建长效自净生态系统改善水质。
 
通过一年多的治理,双岗涌水质由原来的重度黑臭提升至不黑不臭,生态环境质量和水体景观得到显著提升。督查期间,督查组对双岗涌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检查,显示无黑臭,公众满意度接近100%。(130人投票,128人满意,1人基本满意,1人不满意)
 
黄埔区明确表示将进一步巩固整治阶段成果,继续加强对双岗涌开展日常清捞、河堤养护和水质提升等工作,强化管护水平,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达到“长制久清”的治理目标。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涌: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驻广东省广州东莞督查组
 
广州市车陂涌自北向南,流经9个街道、9个城中村,有支涌和暗渠23条,主涌长度18.6千米,支涌长度48千米,流域面积8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多万,是天河区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涌。
 
治理前水体黑臭主要原因有:一是排水体制为合流制;二是污水管网覆盖率低、收集能力不足,每平方千米只有3千米管网,存在溢流问题。三是猎德污水处理厂120万吨处理能力已接近满负荷运行。四是“散乱污”企业偷排严重。五是河涌沿线截污管网不完善,存在问题排水口。
 
近年来,在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天河区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按照“控源、截污、调水、清淤、管理”的治水方针,对照2017年达到初见成效、2018年长制久清的目标,近期和远期相结合,计划投资7.5亿元,采取分步实施的方式,实施治水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抓好控源减量、截污工程和日常管理等工作,逐步消除黑臭问题,坚决打赢治水攻坚战。车陂涌在思路、措施、管理、补水、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特色做法如下:
 
(一)定量分析、科学研判
 
为搞透河涌污染源情况,提高治水措施的针对性,天河区将车陂涌流域按分水岭划分为58个排水分区,按用地情况划分为872个排水单元,结合用水、人口分布和水质监测情况,对污染源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科学研判。经测算,车陂涌日均排污量18.3万吨(约9吨排入河涌),其中城中村污水占44%,小区污水占29%,企事业单位污水占16%,商业经营污水占9%,工业污水占2%。目前天河区正在同步开展流域9条城中村截污纳管,计划今年底全面完成;稳步推进住宅小区、企事业单位排水单元达标建设,逐步推动全流域雨污分流。
 
(二)开展洗楼行动
 
以街道为单位,结合“四标四实”全面推进 “洗楼”等基础性工作,并探索“两找、三分、四看”的经验(两找:地面污水、雨水管流向,三分:分清雨水、污水、合流立管类别,四看:入户查看天面、厨房、厕所、阳台),全面推开需实施城中村截污纳管的洗楼工作,实行分工协作、分片负责、分类登记,全面摸清城中村建(构)筑物排水情况,为城中村截污纳管提供基础性数据。截至2017年12月底已全面完成全区“洗楼”行动,共计出动9万余人次,摸查建(构)筑物69271栋,其中车陂涌流域累计完成“洗楼”28373栋,其中城中村23029栋,完成率100%,甄别定性散乱污企业794家,摸清污染源底数。
 
(三)开展洗河行动
 
持续开展洗河行动,一是制定河涌保洁标准和工作机制,实行定人、定责、定时、定标准的“四定”保洁模式,确保每个区域有人管、有人干、有人巡。二是坚持水域陆域全覆盖,落实环卫工人包片责任制,大力推行河涌保洁机械化作业,率先引入国内先进的漂浮物自动清捞船,环卫工人自制自动清捞工具、细密网兜,开展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保洁效率和质量。三是开展周末“洗河”大会战,组织职工、群众、志愿者参与,提高周边群众环保意识,同时,实施“河底捞、河面捕、河墙洗、河岸堵”,将保洁范围延伸至支流、水渠等小微型水体。
 
(四)实施支涌清污分流
 
实施清污分流整治,对车陂涌上游荔枝园排洪渠、旺岗排洪渠、乌蛇坑等有山水来源的支涌,沿线截流入涌生活污水,使上游山水和直排生活污水分开,完善北部山区市政基础设施,恢复河涌自净自然生态环境,支涌清污分流工程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每条支涌清污分流工程投资约600万元,可使每条支涌每天约有5000吨水流入车陂涌进行生态补水,能有效提升河涌水质。
 
(五)交叉巡查管理
 
实行交叉式巡查管理机制。一是落实区、街、村(居)三级河长责任,加强日常巡查管理,紧盯河涌排水口、污染源,并及时通过河长APP、微信群等信息平台,推动问题整改;二是发挥水上、岸上环卫工人作用,在日常保洁工作同时,积极参与巡河护涌,及时通过微信沟通平台上报,严查严控发现违法排水行为;三是区河长办成立5个督导组,每日开展巡查督导,通过抽查、督办推动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督查期间,督查组对车陂涌上中下游水体进行检查,显示无黑臭,公众满意度接近100%。
 
围绕2018年车陂涌长制久清的目标,天河区表示将继续抓好控源截污、严格监管、管理维护等工作,并着眼长远,久久为功,逐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来源:中国环境新闻网)